高考進行時:孩子報考醫學院校還是這么多嗎?
更新時間:2023-06-29 點擊次數:302次高考進行時:孩子報考醫學院校還是這么多嗎?
去年高考填志愿期間,醫學類專業成為搜索第一名,可見多少家庭盼望著子女可以當醫護人員。這也許跟近些年的特殊情況有關。
百廢待興的時期,很多行業受到影響,但醫護工作者不但沒有失業,反而大量需求。那些膽大心細,安全地從支援隊伍中返回的人,還拿到了高額的待遇。
再加上互聯網企業的裁員,這讓更多家長覺得,還是去醫院上班比較好。不過,醫學專業常年居于熱門,可不僅是這些特殊原因。
張雪峰老師說了一段話,這是一位家長的提問,對方表示全家都希望考生能報考醫學類專業;可是孩子就是不聽,希望張老師給點意見。但是,張雪峰的性格向來不是順著家長講話,他反問:想讓子女學醫,你有沒有問問他,是否愿意為此吃苦。學醫,就是整個家族受益,讓學生自己去吃苦。
聽起來讓人很意外吧,但很多畢業生卻表示,張老師真的太理解醫學生的苦了。張雪峰繼續解釋,很多家長盼著后代從醫,是因為從此能有個醫院的人脈。這樣無論大病還是小病,就像有了著落,尤其在北方一些中小城市,辦啥事都講究“人情"。認識醫生,和陌生的患者,在醫療資源和信息方面,存在很多差距。
所以說,普通家庭里一旦供出一名醫學生,入職后就意味著全家能沾光。但是有沒有想到,學生在面臨什么呢?
首先,沒有背景的畢業生,進正規醫院本身就存在困難。好不容易成為醫護人員,通常也要從最辛苦的差事做起。能拿到的績效可能不如辦公室里的后勤。
其次,醫療糾紛帶來的壓力和隱患,是家人很難體會的。或許在許多家長的認知里,人們看病都對醫生護士“恭恭敬敬",有時多問一句,人家都不耐煩。可見地位多高、工作多體面啊!實際上,那是他們沒在這行做事,不清楚撒潑的患者有多豪橫。有人覺得治病就是買菜,交完錢必須。有的醫生替家屬省錢,卻被認為不給治。
再次,醫院的職場也存在很多人情世故和業績指標,不是家長想象中那么輕松自在。有時候,名義上的“非盈利機構",其中的水可能比私企還深。
普通家庭的大學生,想要靠學歷和吃苦耐勞,就拿到編制和升職機遇,家長認為會很容易嗎?只能說,有時越是底層的家庭,越不理解畢業生在職場有多難。
高考進行時:孩子報考醫學院校還是這么多嗎?